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注意,他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连胜五场,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,他就是来自江苏的姜鑫瑞,一个刚满12岁却已有6年剑龄的“老将”。
从羞涩男孩到赛场焦点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一次偶然,6岁时,父母带他去体育馆体验各种运动,当他拿起花剑的那一刻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“我喜欢剑在手中的感觉,既优雅又有力量。”姜鑫瑞回忆道。
初学击剑时,姜鑫瑞是个内向甚至有些胆怯的孩子,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:“他以前在陌生人面前说话都会脸红,我们让他学击剑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,没想到这项运动彻底改变了他。”
训练是枯燥且艰苦的,每周五天,每天三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,压腿、步法训练、实战对抗......同样的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次,姜鑫瑞的教练刘志刚说:“很多孩子都没能坚持下来,但鑫瑞不同,他从不叫苦叫累,总是自己加练。”
比赛是最好的磨刀石
去年,姜鑫瑞首次参加全国性比赛,止步十六强,那次的失利没有击垮他,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。“赛后我看了所有比赛录像,找出自己的不足,然后针对性地训练。”姜鑫瑞说。
今年的比赛中,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姜鑫瑞,他的进攻更加果断,防守更加稳健,最重要的是,他的眼中多了以往没有的自信。
在半决赛的关键时刻,姜鑫瑞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连得四分实现逆转,赛后接受采访时,他表示:“在场上只能靠自己,裁判不会帮你,对手不会让你,只有自己才能掌控比赛。”
这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令人惊讶,心理专家张教授分析道:“击剑是一项极富心理挑战的运动,它要求选手在高压环境下独立思考、快速决策,这能够极大地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。”
背后的付出
成功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,姜鑫瑞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:学校、训练馆和家,为了兼顾学业和训练,他养成了高效的时间管理习惯,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,训练时全身心投入,晚上回家后还要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。
“有时候确实很累,但我从没想过放弃。”姜鑫瑞说,“击剑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,也让我更加自信,我不再是那个害羞的小男孩了。”

他的同学王同学告诉记者:“鑫瑞在学校很低调,要不是这次比赛得了冠军,我们都不知道他这么厉害,他现在还会在体育课上教我们基本的击剑动作,很有耐心。”
未来可期
姜鑫瑞已经入选省青少年击剑集训队,开始了更高强度的训练,明年他将参加国际青少年击剑邀请赛,与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。
刘志刚教练对弟子寄予厚望:“鑫瑞很有天赋,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态度和毅力,如果他能够保持现在的热情和努力,未来一定会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。”
当被问及长远目标时,姜鑫瑞腼腆地笑了笑:“我想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但那还很遥远,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好每一场比赛,不断进步。”
全国击剑协会青少年训练部主任李明辉表示:“我们很高兴看到像姜鑫瑞这样优秀的年轻选手涌现出来,他们不仅技术过硬,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践行了体育精神,这将为我国击剑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”
击剑运动的积极影响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日益流行,据统计,全国已有超过500所中小学开设了击剑课程或社团活动,这项曾经被视为“贵族运动”的体育项目正逐渐走向大众。
教育专家指出,击剑运动能够培养青少年的专注力、决策力和心理韧性,这些素质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积极影响,姜鑫瑞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
姜鑫瑞的父亲姜先生感慨道:“作为父母,我们最欣慰的不是他获得了多少奖牌,而是看到通过击剑,他变得自信、坚强、有担当,这比任何荣誉都宝贵。”
夜幕降临,训练馆里再次响起了剑尖相交的清脆声响,姜鑫瑞和队友们正在进行今天的最后一组训练,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击剑服,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依然专注而坚定。

对于这些年轻的击剑手来说,每一点进步都是无数汗水的结晶,每一次比赛都是成长的机会,正如姜鑫瑞所说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击剑,也是人生路上的真谛。
















